其他

【地理概念】冲积扇、冲积平原、冲积岛、三角洲

2017-10-05 海中地理 海宁中学地理组

1

相同点

其成因均为流水沉积,即河流流水挟带的泥沙,由于河床坡度减小、水流流速变慢、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都可引起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沉积。

(1)冲积扇

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,当河流流出谷口时,摆脱了侧向约束,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。

(2)冲积平原

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。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,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,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。

(3)冲积岛

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,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,流速就慢了下来,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,积年累月,越积越多,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,这就叫冲积岛。

(4)三角洲

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,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低的淡水,凝絮淤积,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,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。

(5)江心洲

江河中的沙洲。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而成。

浅滩形成后,增大了浅滩滩面上的糙率,引起流速减小,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,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,浅滩便可继续发展,使之在枯水期出露水面,称为心滩。在心滩表面上,常常形成许多沙波。所以心滩表面的阻力不仅比所在河床明显增加,而且比浅滩也显著增大。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,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,所以心滩形成后,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,由于流速明显减小,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,心滩的高度也随之淤高,逐渐地高出年平均水位,便形成江心洲。




2

差异点


区域差异

形态差异

沉积介质差异

冲积扇

山口

扇形


冲积平原

河流中下游

河漫滩成因的冲积平原,有凹凸岸


冲积岛

河流入海口

多长条形

还受海水顶托

三角洲

河流入海口

尖头状、扇形、鸟足状等

还受海水顶托

江心洲

河流江心

多长条形




3

习题链接

(2008·全国卷1)读图,完成下列要求。 

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,并加以分析。

【参考答案】流域地形高差大,河流流速快,入海口泥沙沉积少,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,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(植被覆盖率高),水土流失较轻,河流含沙量小。(入海口附近大陆架窄小,泥沙较难沉积成陆)





— END —

编辑:孙月飞

教师群3571885070

教师群2| 574096005(满)

教师群1| 511373627(满)

学生群| 292742165

海宁学生群 | 633930235(仅限海宁市在读学生)

 您的分享,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!

享生活,爱地理,拥抱未来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